庙镇招商指南
位置境域
庙镇位于崇明县境西部,主体部分东邻港西镇、城桥镇,南频长江南支,西邻三星镇,北靠原长征、红星农场;另有白港村,位于三星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2公里处,东邻三星镇,南频长江南支,西和北靠绿华镇;在原长征农场以北,新村乡东首,永隆沙南边及北临长江北支,与原跃进农场,新村乡毗邻尚有两片副业基地。
总面积95.6平方公里,镇中心位于北纬31°43′8″ ,东经121°21′22″。
气候特点
庙镇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四季分明,冬季盛行偏北风,夏季盛行东南风。
气温:1985—2004年,年平均气温15.69摄氏度。一般1月份最低,平均气温3.78摄氏度。1986年1月,1993年1月只有2.5摄氏度。7月份最高,平均气温27.4摄氏度。1994年7月高达29.6摄氏度,为历史最高,是年也是气温特高年,盛夏多高温,隆冬无严寒。
降水:1985—2004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167.9毫升,比1958—1984年27年平均降水量1003.7毫米多164.2毫米,降水量年际变化很大,最多的1999年为1666.3毫米,最少的2003年为737.9毫米。1991年全年降水量大于等于25毫米的天数达20天,为历史最多的年份。
日照:1985—2004年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82.4小时,比1958—1984年的27年平均日照时数少121.6小时,一年中日照时数一般2月份最少,平均为130小时,1990年2月只有60.2小时,日照时数7、8月最高,20年来平均分别为214.4和210.9小时,1994年7、8月分别为323.9、259.9小时。
霜期:一般初霜出现在11月中旬,终霜在4月上旬初,比1958—1984年的27年平均终霜期迟6天。2002年10月下旬出现初霜,为近十年最早年。
地形地貌
庙镇全部是平原,地面高程在3.1—4.6米之间,平均高程为3.5米,除去兴修水利后在河道两岸有少量堆叠土以外,极大部分为低田。据《崇明岛水利志》记载,原合作镇北部和西南部,小竖河西侧,原庙镇、江口南部,地面高程在3.5米以下,尤其是庙镇西部,桥鼻港老涵洞两侧,地面高程在3—3.25米之间,属易涝地区。
土壤
1981年土壤普查以来,本镇地表土类型无变化,主要为水稻土。在永乐村盘洪、永镇,合作良种场有13%面积的壤质脱盐土,在合作副业场有23%面积的壤质轻盐土和25%面积的壤质脱盐土。全镇有黄泥、黄沙泥、黄泥土、夹砂黄、堆叠土、壤质盐土6个土属。10个土种,以黄夹砂为主,其次为夹砂黄。土壤耕作层厚度一般在3至5寸。随着稻麦机割、机耕程度逐年提高,秸秆还田和稻麦专用复混肥大力推广,土壤有机质、全氮、速效磷的平均含量分别高于2.05%、0.12%、5.39PPM。
水文
庙镇境内,河沟纵横,水面积1128.7公顷,占耕地总面积18.5%。南横引河贯穿境域东西,县级河道除上小竖河,庙港外,中间尚有鸽龙港,鹗鸪港与盘船洪,桥鼻港与太平竖河,贯穿境域南北;在县级河道之间有镇级河道56条,共114.8公里,间距1000米左右;横河之间有村级泯沟1658条,共751.3公里,间距80—100米。
